网站首页 - 新闻中心

花开帝都牡丹瓷讲述洛阳牡丹瓷的发展历程

[ 发布日期:2023-12-25 14:33:17 点击:4018 来源:洛阳花开帝都牡丹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【打印此文】 【关闭窗口】]

 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,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。从8世纪末开始,中陶瓷开始向外输出。经晚唐五代到宋初,达到了个高潮。这阶段输出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、邢窑白瓷、越窑青瓷、长沙窑彩绘瓷和橄榄釉青瓷。宋元到明初是中瓷输出的二个阶段。唐代建立了更加繁荣昌盛的大帝。瓷器的生产不仅满足内各大都市市场上的需要,还远销到外。

牡丹瓷

  
  洛阳的牡丹文化博大精深,牡丹文化的来历距今已有约3000年历史。秦汉年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《神农本草经》,牡丹已进入药物学。南北朝时,北齐杨子华画牡丹,牡丹已进入艺术域。
  
  据史书记载,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,诏进奇石花卉,易州进牡丹二十箱,植于西苑,自此,牡丹进入园林,进入园艺学。唐代,牡丹诗许多呈现,刘禹锡的“唯有牡丹真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”,家喻户晓;李白的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化浓”,千古唱。宋代开始,除牡丹诗词许多问世外,又呈现了牡丹著,诸如欧阳修的《洛阳牡丹记》、陆游的《天彭牡丹谱》、张邦基的《陈州牡丹记》等。元姚遂有《序牡丹》,明人高濂有《牡丹花谱》,清人汪灏有《广群芳谱》、苏毓眉有《曹南牡丹谱》、余鹏的有《曹州牡丹谱》等。
  
  关于牡丹可见于历代种种杂著、文会集的牡丹诗词文斌,广泛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,以及雕塑、雕刻、绘画、音乐、戏剧、服饰、起居、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,屡见不鲜。
  
  到了现代,牡丹瓷使得牡丹文化与瓷文化工艺结合,从此立体牡丹进入了瓷器域。牡丹以新的姿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。再也不用受地域环境的制约,常开不败。被誉为“永不凋谢的牡丹花”。
  

  牡丹瓷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,目前已经烧制成功的有以牡丹产物为主要题材的牡丹花盘、牡丹花篮、牡丹花瓶、牡丹屏风、牡丹板壁、牡丹盆景、牡丹树、人物形象雕塑和大型捏花瓷塑九大系列,百余种规格、花色齐。

      此文章摘录自百度百科洛阳牡丹瓷介绍

相关推荐

扫一扫,关注我们